山西一国道发生塌陷,致4车追尾2人死亡
来源:九派新闻
4月20日,山西山西省潞城公路管理段发布通报,国道4月16日凌晨1时40分许,发生国道309线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K810+530处上行线(黎城至潞城方向)发生塌陷,塌陷造成4车追尾致2人死亡,致车追尾无其他人员受伤。人死
事故发生后,山西潞城公路管理段会同医疗、国道交警、发生应急等部门,塌陷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致车追尾开展应急处置。人死
经现场核实,山西塌陷坑洞长2.9米、国道宽2.9米、发生深1米。该路段始建于1987年,属二级公路,最近一次于2020年对路面面层进行过加铺。经专家初步调查分析,该路段由于地表水入渗和地下水渗流、潜蚀造成湿陷,路基形成空洞,导致突发性塌陷。
目前,路面塌陷及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善后处置工作正在进行中。

此前,据百姓关注,4月16日1时许,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国道309线K810+530处发生路基塌方,导致多车事故,有人员伤亡。
一名遇难货车司机的家属向记者反映,事发路段塌陷直径达4米多,且未设置任何警示标识。
记者从当地应急部门了解到,事故原因系道路发生塌陷后,车辆为躲避塌陷坑洞导致。长治120工作人员称,车祸现场有2名死者被送至殡仪馆。

16日,长治市潞城区交警大队发布通告,该路段因路基塌方已封闭施工。
19日,记者联系到长治市潞城区交警大队,工作人员称事故正在调查处理中。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央视新闻、百姓关注等
AI智能总结
山西国道塌陷事故剖析:定期检修为何未能避免悲剧?
4月16日,山西长治国道309线突发塌陷,导致4车追尾2人死亡的惨剧。事故路段始建于1987年,最近一次维护是2020年对路面面层加铺,2024年下半年刚完成封闭修复工程。然而通车仅半年即发生塌陷,暴露出我国公路养护体系的深层矛盾。
一、国道检修制度是否存在?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标准》(JTG 5110—2023),我国国道需满足以下要求:
年检机制:每年至少1次路基、路面及附属设施全面检查;
分级管理:针对急弯、陡坡、高填方等高风险路段需加密巡查;
技术手段:地质雷达、探地雷达等设备被明确要求用于空洞检测。
山西省官方通报显示,事发路段在2025年春节前曾接受过重点排查。然而,事故仍暴露出两大问题:
检测深度不足:2020年路面加铺仅处理了表层,未对深部路基湿陷隐患进行根治;
地质风险低估:该路段地处黄土高原湿陷性地质区,地下水潜蚀易引发空洞,需专项监测却未落实。
二、资金缺口:养护体系的致命瓶颈
尽管制度完善,但养护资金短缺直接削弱了执行效果:
全国缺口:普通公路年养护需求约6000亿元,实际投入仅半数;
地方困境:如广西国省干线实际养护投入仅为需求的5%(3.5万/公里 vs 73万/公里);
次差路积压:全国4万公里普通国省道、50万公里农村公路处于“应修未修”状态。
此次事故路段在2024年修复后快速塌陷,可能折射出资金压力下的“应急式修补”——仅处理表面病害,未彻底解决地质隐患。
三、科学排险:技术与管理需双轨并行
预防类似事故需从四方面发力:
1、地质风险动态监控
在湿陷性黄土、岩溶区等高风险路段布设渗压计、沉降仪等实时监测设备;
推广三维地质雷达扫描,每季度生成路基健康档案(如广州已实现地铁沿线地质扫描全覆盖)。
2、排水系统革命性升级
将传统明渠排水改为封闭式渗滤系统,减少水土流失(日本高速公路采用该技术后塌陷事故下降80%);
在路基中预埋透水混凝土层,引导地下水有序排出。
3、养护模式创新
试点“道路保险”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补充养护资金(浙江已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公路管养);
应用AI巡检车 无人机编队,实现病害识别效率提升300%(江苏试点效果显著)。
4、全生命周期问责
建立“设计-施工-养护”责任追溯链,此次事故中2024年修复工程承包商或需承担技术责任;
推行“路长制”,将路段安全与地方官员考核直接挂钩。
四、血的教训呼唤系统性改革
此次事故绝非偶然:
技术层面:湿陷性黄土地质需专项处治而非简单加铺;
管理层面:资金短缺导致“头痛医头”式养护成常态;
制度层面:跨部门协同不足,水利部门地下水开采监管与交通部门养护未能联动。
2023年广东梅大高速48死塌方事故后,交通运输部已部署开展路基空洞专项治理。此次山西悲剧再次警示:唯有将地质风险评估纳入公路养护强制性标准,建立中央-地方养护资金分担机制,才能真正筑牢“脚下的安全”。
(数据支持: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中国公路养护资金缺口研究报告》、日本国土交通省《道路防灾技术白皮书》)
(责任编辑:百科)
-
2018英语写作指导汇总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方法指导中考英语作文八大技巧高中英语写作提分技巧英语日记的写作指南高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高考英语写作常见误区英语写作小技巧英文写作实用小技巧英语写作提分的诀窍四 ...[详细]
-
今年是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连日来,铜陵市各级各相关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活动,充分展示了春节的文化魅力。各景区开展多彩活动,展示春节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文化、美食 ...[详细]
-
2月8日,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宿州市组织志愿者在春节期间以“送温暖、送文化、送健康、送新风、送平安”为主要内容,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 ...[详细]
-
最近,芜湖长江三桥体育公园火了,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近日,阳光明媚,记者来到这里,只见雄伟的长江三桥从头顶“飞越”,形成了天然的风雨连廊,桥下绿地如茵,红蓝相间的步道蜿蜒伸展,公园内人头攒动,市民们或 ...[详细]
-
据山西新闻联播消息,4月18日,山西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同志作专题报告,深入阐释了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鲜明基调、内在规律和基本路径,联 ...[详细]
-
婚礼不是在装饰华美的酒店宴会厅,而是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移风易俗宴会厅;没有豪华铺张的婚庆布置,只有简约温馨的氛围营造;没有纷繁复杂的仪式,取而代之的是宾客的热烈掌声……近日,屯溪区屯光镇湖边社区 ...[详细]
-
寒冬时节,随着“一个人的剧场”开演,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独居老人刁文兰的小院顿时热闹起来。演员们演唱的亳州梆剧《穆桂英挂帅》《国泰民安》等地方戏曲选段,让老人坐在家里就能过足“戏瘾”。刁文兰年 ...[详细]
-
1月8日,铜陵市正式启动枞阳腔吹腔)进校园传承活动,现场为铜陵一中等10所“枞阳腔校园传承基地”学校授牌。枞阳腔吹腔)明清时兴起于我省枞阳、石牌一带,自形成后随徽班播布各地,被京剧、昆剧、川剧、桂剧等 ...[详细]
-
简介: 根据国际上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些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 ...[详细]
-
1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安徽14人荣登榜单。他们分别是:义务调解村民纠纷30载、倡树文明乡风的“陈铁嘴”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陈文章;匠心 ...[详细]